10月5日,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这次它带去一名导演和一名演员,开始电影史上第一次太空拍摄。
虽然有关空间站的电影很多,但以前都是在地面摄影棚里拍的。这是一次技术突破,它涉及到的领域可以称为“文娱研发”,就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打造文化娱乐新的应用场景。
我国没有到空间站拍电影的计划,但是2018年上映的《南极绝恋》,是世界电影史上首部在南极实拍的影片,同样是一次“文娱研发”成果。
要理解什么是文娱研发,首先要分清“艺术”和“文艺”。“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艺术”包括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狭义的“艺术”把文学分出去,只包括其它。中国的文学由“作协”管理,其它艺术由“文联”管理,就体现了这种划分。
从技术角度讲,狭义的定义更有价值。语言艺术不需要专门工具,语言之外的艺术基本都要专门工具,并且从一开始就与科学技术有关。制造乐器一定要考虑声学和数学,绘画要考虑材料学和化学,雕塑要研究生理解剖。影视戏剧则包括上述所有科技。
科技进步一定会推动狭义的艺术,并创造新的应用场景。电影就是典型,最初只是在马戏团里投币观看的一种奇观。现在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故事片,这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
今天的人没经历过电影的那段历史,但是目睹过卡拉OK的发展史。最初它是乐队的伴奏技术,后来一步步发展成全新的民间娱乐方式。沉浸式、剧本杀都是我们身边靠技术推动的文娱新样式。
“文娱”这个词新近才诞生,它是“文化娱乐”的简称。大体上“文化”是阳春白雪,“娱乐”是下里巴人。中国有个“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主要就是管理舞厅、歌厅、街机这些娱乐。
但是,两者在技术形式上往往没有本质区别。在音乐厅表演和在洗浴中心演艺厅表演,层次不同,使用的声光设备性质一样,所以现在把它们混在一起。
“文娱研发”不同于艺术科技,它是研究如何用新技术创造新的应用场景,而后者主要提升原有应用场景中的技术含量。中国有一家国字头的艺术科技研究所,主要任务就是提升舞台科技,或者用高科技鉴定文玩,并不研发新的文娱形式。
文学不靠技术,但狭义的艺术受到技术的强烈推动,新技术不断创造了新的文娱场景。“实景演出”、“网文”等等,都是中国在“文娱研发”方面的贡献。
现在人们一提“高科技”,就联想到“大国重器”,就是“上天”、“入地”、“下海”。其实,文娱产业已经有相当的科技含量。而且它们服务人民群众,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文娱研发”很可能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又一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