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我是个爱看科幻的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甚至于可以说我读大学时选择我的专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中学时代读过的科幻小说的影响。
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将我们带入想象的世界,例如超前的技术、奇异的幻想、或者纯粹虚构的生物等等方面带给读者震撼。但对于我刚刚读完的这本小说《月球峰会》来说,我的感觉却与以往读过的大多数科幻小说不同,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汇来表达的最为强烈的感受,那就是“真实”。超乎寻常的真实感,是这本小说最大的特色,也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像科幻的科幻小说。
《月球峰会》 吴季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小说的故事被设置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已经在月球建立了基地,建立基地的过程在它的姊妹篇《月球旅店》中有精彩的构想。有趣的是这个基地不是用来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尽管有一些科学研究的功能附加其上),也不是人类向其他天体航行的中转站(像人们常常设想的那样),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一个旅游地(这是一个出奇但是仔细想来非常合理的设置)。在月球旅店自然会发生各式各样的故事,而峰会则为一个故事展开提供了背景和平台。
小说真实感来源于故事中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作用。作者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目标镶嵌于小说的主题,由中国提议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会议,讨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人类社会治理问题。这恰好也是现今崛起中的中国形象的自然延伸,与大国的地位和责任相契合,显得十分自然和真实。小说中对于各国由于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历史轨迹的影响,包括各国在太空探索中的实力等等因素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也都有自然可信的表达。文中处处流露出大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形象也给予了合理和比较正面的评价。显然中国如何利用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未来的国际社会发挥作用,将强烈影响全球未来国际政治的走向,这一点即使站在当今也是极其明显和确定的。
大概源于作者长期以来从事的有关空间科学与探测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机会亲身经历(甚至是主导)许多重大国际合作事项的动议和决策的过程,对于国家的各类不同机构(政府、商业、科学机构)的管理职责、关联功能以及职位设置等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于现今国际事务中不同国家代表为达成自己的意愿而做的台下与会上的沟通斡旋,也被作者表达的生动而真切。
科幻小说不是魔幻小说,显然这部小说真实感的基础来源于其科学性。一般科幻小说中最为出奇的是对未来技术的想象,或者包含超常的生物或者外星生命等等。作者舍弃了这些一般科幻小说中时常出现的元素,没有创造任何超出现有科学理论的奇谈怪论,似乎也没有不可企及的未来技术,甚至于没有过分超越想象的人工智能技术。小说所有涉及的科学技术描述,小到常识,大到航天领域的专业知识,大都有根有据。例如有关月球表面特征、月球车构造、航天发射等场景、情节等都十分写实。小说对于月球旅店的选址、设计、建设的技术细节,运送人员物资的飞船,航程中的旅客的身体体验,月地间的通讯方式的选择、降落的地点等等,符合现有的知识以及适当的外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阅读中常常会使读者感觉一切似乎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小说创造性地把科学幻想和反恐情节紧密结合,成功地营造了真实的紧张感。小说的开端似乎有些平实,对于峰会期间可能发生的事件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特别是最后一条线索中途的出现,悬念丛生,让读者真正为与会者的安全担忧。特别精彩的是小说对于两个恐怖分子的作案情节以及科学家巧妙化解方式的设计,为故事的延伸发挥了非常奇妙的作用。
相比于第一部来说,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人物更为丰富,故事情节也更为复杂。作者针对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不同政见、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物,设计了各有特色的语言习惯、行为模式,使得这些人物栩栩如生,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但或许由于篇幅的限制,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还略欠突出,出场的部分人物难免有些许脸谱化。作品为了增强爱的主题,提升可读性,描写了两位主要人物的恋情,但可惜浅尝即止,一些情节难免显得有些突兀和生硬。此外小说的立意其实是很宏大和深刻的,涉及到未来人类如何看待地球家园以及国家民族发展等等具有历史感和哲学气息的主题,但可惜两位主人公都没有突出显露出有关这一方面更为深刻的思考,没有在合适的机会表达出超出现有标准语义的思想,更多地还是体现为习惯性的工作特质,至多是优秀的职业素养。使得对于地球家园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视觉角度、直接的关联,淡化了人站在月球这一独特的角度从而触发出的有关由人到人类,由爱一个人到热爱人类生存家园的升华。
尽管小说带给我们真实感,但它根本上还是一篇有趣的科幻小说。作者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这样坐落在月球的旅馆,这样一次发生在月球上的峰会,这些显然目前还不可能在现实的世界实现。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在可以预见的一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作者设想的技术解决方案或许还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论证和斟酌,但是作者为我们提出的将商业资本引入空间探索的领域的方式,极大可能是未来通向月球的可行之路。
这是一部不像科幻小说的科幻小说,它的真实感使得它更像是对未来的设想和预言,但这或许恰好就是这位对月球充满热情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写作的初衷,让我们共同期待“新航天”的到来吧!
(作者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京ICP备2021017565号-1
版权所有 © 2013 北京正负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